孟河医派张泽生教授治疗脾胃病用药探析

发布时间:2021-06-18     浏览次数:67934

孟河医派张泽生教授治疗脾胃病用药探析

陆喜荣,徐进康,许邹华,陶鸣浩

张泽生教授,丹阳荆林上寨村人,为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师用药特色显著,尤其在脾胃病的诊治用药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学术理论体系。笔者根据张师之《张泽生医案医话集》、《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胃病学说及其临床应用》等著作,选取脾胃病病案69例,试作其用药特点探讨。

 

1用方用药统计

笔者统计其69例病案,现将用方用药统计如下。

1.1方剂使用情况

枳术丸,16(23.19%);六君子汤,14(20.29%);归芍六君子汤,12(17.39%);小建中汤,9(13.04%);左金丸,7(10.14%);一贯煎,6(8.70%);柴胡疏肝散,5(7.25%);逍遥散、旋覆代赭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4(5.80%);沙参麦冬汤、三黄石膏汤、四物汤,3(4.35%);血府逐瘀汤、失笑散、补中益气汤、附子理中汤,2(2.90%);黄芪建中汤、瓜蒌薤白汤,1(1.45%);总方剂数104方,平均每病案使用1.51方。(注:括弧内为使用率,使用率=次数/总病案数×100%,下同)

1.2中药使用情况

陈皮,46(66.67%);白芍,43(62.32%);半夏,39(56.52%);白术,36(52.17);木香,35(50.72%);党参,24(34.78%);炙甘草,21(30.43%);当归,20(28.99%);枳实,17(24.64%);桂枝15(21.74%);石打穿、柴胡、茯苓,14(20.29%);枳壳,12(17.39%);佛手、黄连,11(15.94%);黄芩、生甘草、吴茱萸、沉香曲、生姜,10(14.49%);天花粉、大枣,9(13.04%);半枝莲、干姜、生地、郁金、竹茹,7(10.14%);谷芽、麦冬、南沙参、太子参、乌梅、玄参、旋覆花,6(8.70%);龙眼肉、米仁、石斛,5(7.25%);北沙参、赤芍、代赭石、红花、石膏,4(5.80%);大黄、冬瓜子、瓜蒌、厚朴、怀牛膝、黄柏、黄芪、鸡内金、建曲、麦芽、蒲公英、肉桂、苏梗、香橼皮、竹叶,3(4.35%);丹参、附子、骨碎补、黄精、芦根、炮姜、蒲黄、砂仁、山药、升麻、五灵脂、枣仁、栀子,2(2.90%);阿胶、白扁豆、白花蛇舌草、白蒺藜、苍术、川楝子、川牛膝、代代花、飞青盐、茯神、合欢皮、黑料豆、黑芝麻、急性子、芒硝、牡蛎、枇杷叶、青皮、人中白、肉苁蓉、细辛、薤白、延胡索、饴糖、玉竹,1(14.5%)。中药96种,总中药648味,平均每病案使用9.39味。

 

2讨论

张泽生教授师从孟河派名中医贺季衡,从医70年,深得孟河医派之精髓。张师用药喜以甘温和中取效,在治疗时多着眼于脾胃后天之本,认为凡脾胃病者,脾胃虚弱者居多,脾胃虚弱是脾胃病发生、发展的病机本质。脾胃虚弱者,易出现运化功能减退,纳运失调,升降失司,出现脾胃病的各种症状,故张师在临证中十分重视醒脾和胃。张师喜用归芍六君子汤、枳术丸等,在统计中,该两方在临床运用中位于三甲之列,同时张师也常常在此基础上配用一些轻淡验品,如中气不醒或兼有湿者,加用冬瓜子以和中化湿;病后胃气薄弱者,嘱患者用生姜片以白糖泡后置饭锅上九蒸,再在阳光下九晒,饭后食姜一片,用之每验。同时补气之时防止补气过甚,避免中气郁结,喜酌加理气行气、通降和胃之药,常用陈皮、木香、佛手、苏梗、香橼皮等。

张师在治疗脾胃病时,十分注意辨证论治,谨守病机,立法遣药以证为重。脾胃气虚喜用归芍六君子汤、六君子汤、枳术丸、小建中汤等;肝胃气滞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脾胃湿热善用三黄石膏汤、大柴胡汤等;胃络瘀阻用血府逐瘀汤、失笑散、四物汤等;胃阴不足常常使用一贯煎、沙参麦冬汤等;寒热错杂用半夏泻心汤、左金丸等;脾胃虚寒喜用附子理中汤、黄芪建中汤等。脾胃病病程长,病情、症状错杂,张师抓住其主要,分清主次,遣药组方,细致权衡,擅用小方叠加,个个击破,治疗效果常常事半功倍。用药均是常见药,共用药96种,均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但又能保证疗效,不喜用生僻药、少见药、价格昂贵药。据统计,平均每个患者使用方剂1.51张,药物9.39味,足见辨证之准确,用药之精辟。

张师在临床中善于运用对药,两药同用,有些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有些可以消其副作用取其长处,有些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常用对药有:枳实、白术,枳实破气消积,消痞止痛,白术补脾燥湿,和中消滞,两药相配,一消一补,一走一守,以达补而不滞、消不伤正、健脾强胃、消食除痞之功;半夏、建曲,半夏和胃降逆,建曲健脾理气,两药合用,健脾和胃、和中降逆之力更彰;半夏、沉香曲,半夏和胃止呕,消痞散结,沉香曲疏肝和胃,行气消胀,两药则可疏肝和胃、化滞消胀;黄连、吴茱萸,黄连清热燥湿,和胃降逆,吴茱萸温中散寒,两药合用,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干姜、黄连,干姜辛开通温为主,黄连苦寒降泄为要,一药温散,一药寒折,达到合胃泄痞的功效;白芍、桂枝,白芍善养胃阴,桂枝振奋脾阳,两者一阴一阳,起到调整脾胃之功能;白芍、柴胡,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柴胡疏肝开郁,升举阳气,两药一收一散,共起清胆疏肝、解郁止痛之功效;玄参、麦冬,玄参滋阴降火,麦冬养胃生津,两药伍用,一肾一肺,金水相生,共奏养阴生津之功效;旋覆花、代赭石,旋覆花下气,降气止呕,代赭石降逆,两药一宣一降,共奏降逆止呕之功效。据统计对药在张师医案中出现频繁,各药使用在统计中也是位居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