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医学研究院

孟河医学研究院

孟河医学研究所于2006年成立,坐落于本部七楼。现有专职工作人员七人,围绕挖掘整理孟河医派文献、传承培养医派传人、宣传弘扬医派文化等方向,从事临床研究、文献挖掘、学术传承、信息平台、推广传播及药学研究等相关工作,致力于孟河医派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研究人员:曹震、徐贻珏、高霖雨、颜晓静、欧志斌、应焕强、姬毓

 

相关人员介绍:

张琪,医学博士,中共党员,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为常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孟河医学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心血管科创始人、学科带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百名杰出女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333”人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律失常专业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组成员,江苏省首批“卫生领军人才”,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名家流派研究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血压病专业组组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孟河医派名家学术经验提炼总结研究,尤以对动脉硬化、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和治疗特色及药物炮制技艺为重点,擅长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中医内伤杂病及中医养生保健。

科研成果及主要著作: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市级科研10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奖2项,市级科技成果奖3项。主要著作有《当代孟河医派名家医论集萃》、《心理医生手册》、《构筑起心灵的防火墙——心理压力调适技巧》、《这样生活更健康——著名中医张志坚谈保健》、《承淡安针灸集》。

 

费建平,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常州市名中医,孟河医派巢派第三代传人,全国第二批名中医继承人。现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名家流派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常州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医疗工作三十年来,刻苦钻研,继承创新。不仅具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而且不断学习运用最新的医学信息技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实践中努力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结合内镜技术,不断探求新疗法,开发新技术、新项目,在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及食管粘膜异型增生、溃疡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胆囊炎胆石症、肝硬化腹水症、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与治疗等多种疑难、危重疾病的中、西医治疗抢救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就。历年共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吴亚旭,主任中医师,教授,疮疡科主任,现为孟河医学研究所科研骨干。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内外治并用治疗疔、疮、痈、疖等体表感染性疾病;慢性溃疡、褥疮、窦道、 瘘管、嵌甲等中医外科疑难病症;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及其他生殖器感染性疾病;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早泄等)、男性不育症等男性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足等周围血管病。

 

曹震,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孟河医派传人,现任常州市中医医院科教科副科长、常州市孟河医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孟河医派临床研究、文献挖掘、学术传承及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十余篇,获江苏省中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多次荣获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十佳青年中医之星、常州市青年医学创新人才等称号。

 

徐贻珏,医学硕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跟师张琪教授临诊抄方,并负责孟河医学研究所的日常事务工作。具备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心肌梗塞、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心肌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诊疗。目前已在相关核心期刊 发表论文数篇,参与或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获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颜晓静,中药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孟河医学临方特色炮制质量控制及炮制机理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13篇,中文核心论文24篇,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和市级科技局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级和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2项,参与发明专利3项,获得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