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岚 仲昱 王身菊
邹燕勤教授作为邹氏肾科第二代传人,以及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全面完整地继承了邹云翔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尤其对孟河医派费氏的“和缓学说”领悟较深,醇正和缓的医风,轻灵简约的用药法度贯穿其50余年临证,常常“于平淡之处乃见神奇”。
所谓“醇”者,“在义理之的当,而不在药味之新奇”。主张“毒药治病去其五,良药治病去其七”,以归醇纠偏,达到机体的平衡。所谓“和缓”,是指“疾病常有,怪病罕逢,唯能知常,方能知变”,“疾病虽多,不越内伤外感,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 和、缓实则代表了一种平和务实、去除急功近利的思想作风,“和”则无猛峻之剂,“缓”则无急功之功。
邹师在临证治疗肾病及杂病之中,特别强调和法缓治,醇正和缓,缓补缓泻,归醇纠偏,以达邪实渐祛,肾气渐复,稳定病情,延缓肾衰竭进展的目的。
维护肾元
邹师认为维护肾元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原则。慢性肾脏病常常临床表现为气、血、阴、阳不足,虚弱劳损,且以肾元衰惫为主,邹师在治疗中时时强调维护肾气保肾元,以平补平泻为上,“以平为期”,以求增一分元阳、复一分真阴。
慢性肾脏病正虚邪气盛,在扶正祛邪的过程中,扶正不用峻补用平补,祛邪亦主张缓攻,治疗中不妄投辛热、苦寒、阴凝之品,防温燥伤阴,寒凉遏阳,滋腻湿滞。
补益肾气多选川断,寄生,杜仲,牛膝等,配伍党参,生黄芪等微温补气,而少用人参温燥伤阴,甚则动血;滋养肾阴宜生地,山萸肉,淮山药,女贞子,桑椹子,枸杞子,旱莲草,石斛,麦冬,黄精,玉竹之属,而少用龟、鳖滋腻;温补肾阳喜用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等温润柔和之品,而少用附、桂等辛烈刚燥。药物的选择遵循补气不滞、滋肾不腻、温阳不燥的原则,以“平”为上,以达到“治主当缓”,平补肾元之目的。
切不可随用攻伐之品而损阴伤阳,克伐肾元,避免过用苦寒、辛凉之味。寒凉之品必需用时,剂量宜小,用时宜短,并需注意配伍,如川连配吴萸或肉桂,黄柏与苍术,大黄配附、桂、甘草等。
在虚中夹有实候时应处处注意扶正祛邪的法则,切不可妄投泻药而伤阴伤阳,在祛邪中注意扶正,治标中不忘顾本。
顾护脾胃
邹师认为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脾为中焦枢纽,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化生水谷精微滋养先天,中气一虚,加重肾气的衰败。脾肾关系极为密切,肾脏疾病从脾论治,顾护脾胃,是慢性肾脏病扶正及祛邪的重要治疗环节。在治疗肾脏病时,注意时时固护脾胃,以养先天,以生万物,同时亦绝痰湿、瘀浊之源。用药宗孟河和法缓治,醇正平和,勿使中焦壅滞,寒热温凉,勿予偏颇,少用重浊厚味、刚劲强烈之属,药性峻烈,猛浪之剂当慎用,以防伤脾败胃,以损中焦生生之气。
邹师治疗上多以参、芪、苓、术、草、薏苡仁等为补气健脾基本方,方中之参一般多用太子参,以其味甘苦而性平,益气养阴而无滋腻之嫌;若气虚较甚,多用党参。黄芪味甘,大补脾肾元气,生者还可补气利水,适于脾虚而水肿之时;若痰浊、湿热明显,则少用或不用,以免生痰助热。
邹师治疗脾阴伤之证,用药最多的是黄精,石斛,山药,莲子,沙参,麦门冬,扁豆,白芍,甘草,芦根等,此类药物皆为性味甘淡,甘缓,甘酸之物,取其甘淡益阴,甘缓和中,酸甘化阴之功,且滋脾阴而不呆腻,滋养脾阴的同时,不忘调畅气机,以通为补,配合佛手,枳壳,清轻灵动,理气不伤阴,而少用木香,砂仁之类过于香燥之品。
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调补肾元,顾护脾胃,邹师均以甘平之剂为主,补而不滞,滋肾不腻,温而不燥,缓缓图治,能大大地延缓肾病发展的进程,临床疗效显著,达到了孟河医派费伯雄“平淡之极,乃为神奇”之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对临床复杂多变的证候时,邹教授也明确指出:和法缓治,“和缓醇正”并不是让医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味小心谨慎。如在治疗尿毒症浊毒上攻时,“小大不利,治其标”,应当当机立断,攻下浊毒,以通腑泄浊解毒为先,祛其邪实为急,邪去则正得暂安,为下一步的救治争取到回旋的余地。
用药轻灵
邹燕勤教授治肾病,用药主张轻灵简约,表现在下述方面:
轻清宣透:邹师临床多以轻清宣透法为基础用药,如银翘散,桑菊饮等,发散疏解外邪,配合清热解毒,清利湿热,和络(活血)泄浊,健脾益肾等法挽救慢性肾脏病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加重而出现的大量血尿,蛋白尿,甚至急性肾衰竭等危重症候,使病人病情缓解,转危为安。
轻药重投:邹师喜用甘淡,甘平之剂,如茯苓皮,米仁根,车前子,扁蓄,玉米须,蒲公英,茅、芦根,泽兰、泻,葫芦瓢等平和之品,无截阴伤阳耗气之弊,采用轻药重投法,常常用量达30g-60g,大剂量数药并举,在尽可能减少毒副反应的前提下,集中火力打攻坚战,均可达到消除水肿,清热解毒等轻以去实之效。
花类入药:邹师喜用花类入药,认为花是一株植物的菁华部分,多取其质轻性浮,具有清轻宣散的作用,如金银花,菊花,辛夷花等(旋复花例外);精华部分入药,相比其他功效近似之药材,可有事半功倍之效,更获营养滋补之功,如荠菜花,小槐花等。花类入药,往往还因其调理气血,轻清宣透,理气不伤阴液,理血且兼有养血之功如玫瑰花,菊花,绿萼梅,佛手花,红花等,养血活血还用云南之三七花,养阴护胃亦用石斛花。
鲜品入药:邹师还重视鲜品药物的应用,如鲜荷叶,鲜桑叶,鲜莲子,鲜薄荷,鲜藿香,鲜佩兰,鲜紫苏等,鲜品芳香之气较浓,有芳香化湿祛浊之效,但无过于辛香燥烈之弊。邹师喜用其清香芬芳,清宣透解,化浊之力功专而效强。鲜品药材,很多是药食同源之品,肾病患者多有脾胃功能虚弱,食用鲜品,如莲子,玉米须,车前草等,依从性较高,亦尽可能避免滋腻碍胃等副作用,同时鼓励将鲜姜,葱,蒜等在烹制荤菜中充分应用,调和诸味,以维护脾胃生生之气。
飞花摘叶,皆可医人,这充分体现了孟河医派醇正和缓,轻以去实的学术特点和流派特色。
总结
综上,邹燕勤教授以和法缓治慢性肾脏病,处方醇正和缓,用药轻灵简约,切忌大补大泻,恐有伤肾,碍胃,助邪之弊,治以甘平之剂,缓补缓泻,或平补平泻,以达维护肾元,调脾畅中,实邪渐祛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