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1552年—1638年),字宇泰,又字损仲,号念西居士,别号损庵,江苏金坛人。出身官宦之家,万历十七年(1689)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福建布政司参政等职,因上书言抗御倭寇事被降调,万历廿年引疾归里。年少时,曾因母病习医,辞职后,在家潜心医术,博览医书,并以医名。所编《证治准绳》,博集医书,立论平正,并结合长期临证心得,具有医学全书性质,包括《杂病证治准绳》、《杂病证治类方》、《伤寒证治准绳》、《疡医证治准绳》、《幼科证治准绳》、《女科证治准绳》等六部,故又称《六科证治准绳》。又辑刻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收集了自《内经》起至明代以前各朝较有代表性的医著44种,为现存较有影响的医学丛书。另著有《医镜》,分述临床各科病证,指其大要,令一览即晓知辨证用药。《肯堂论医》系其在内科杂病和妇科方面的临证心得和对医家的评论。而《郁冈斋笔尘》则为读书札记,记载有他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交往和学术讨论。王氏医著对整理、保存中医文献、普及医学知识做出了贡献。